中国日报网:【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从“零起步”到“走出去”,硬“核”伟力书写国之光荣-wepoker官网

中国日报网:【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从“零起步”到“走出去”,硬“核”伟力书写国之光荣

发布时间:2021-09-09 信息来源: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又建成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中国核工业创建66年来,顺应时代大势成长壮大、改革发展,已建成完整核工业体系,创造多项“新中国第一”,为国防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近日,记者从位于北京的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出发,先后来到浙江嘉兴、上海,走访了秦山核电站、“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等地,从核工业起步的历史中,探寻我国“硬核”底气的开端,感受大国底气从“核”来的激情与力量。

  从一堆一器到多堆多器,核科技跑出“加速度”

  在北京的西南郊,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坐落于此。“这里,是我国核工业最有历史感的地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罗琦介绍,中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这里建成;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曾在这里创建功勋;同时,这里派生或援建了十余个核科研及生产单位,68位“两院”院士从这里走出,被称为“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中国核工业的摇篮”。

  反应堆及加速器是核能研究所需的重要基础核设施。走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一块长超三米、高过两米的淡蓝色“大块头”立在其中,这就是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主体部件。不远处,一座式样古朴的反应堆大楼内,建有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人们称之为“功勋堆”。

  1958年,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建成,标志着我国跨入原子能时代。以“一堆一器”为基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广大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核基础研究领域的多项第一,以超常规速度攻克多项科技难关,为成功研制“两弹一艇”作出贡献。

  

  原子能院“一堆一器”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

  1978年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贯彻“保军转民”方针,再次成为改革大潮的先行者,开展了以反应堆出口为代表的对外工程及面向核电站需求的核电技术服务,陆续在反应堆辐照加工、同位素生产、加速器、核探测等方面,开发了一批支柱性民用技术及产品。该院在核能开发及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一系列成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核工业第二次创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1987年及2007年,“一堆一器”先后“退役”,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推动我国核事业创业发展的步伐始终不会停歇。高能大功率电子辐照加速器、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国实验快堆、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等核科技领域大科学装置,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先后取得突破。

  从“一堆一器”到多堆多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及加速器事业不断成长壮大,为我国核领域基础研究、先进核能开发、核技术应用拓展,乃至新时代核工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大国底气从“核”来,得到了清晰有力的回答。

  振兴民族核电,做“走出去”先行军

  将视线转向浙江嘉兴。这里是红船启航的地方,也是中国核电起步的地方。在嘉兴的秦山脚下,有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它被誉为‘国之光荣’,是中国大陆首座核电站。”言语间,李清堂难掩激动与自豪。

  

  一批少年儿童参观我国最大核电科技馆——秦山核电科技馆。

  2021年3月20日,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站迎来了开工建设36周年。36年前,秦山核电人扎根杭州湾畔,建设“新中国的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推动我国进入迈向核能发电时代。

  36年来,秦山核电不断开拓,从“走出一条核电国产化的道路”,到“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完成了我国核电“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自主发展的历史跨越。李清堂介绍,现在的秦山核电基地,是我国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成为了我国核电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缩影。

  同时,秦山核电全面参与我国核电首个“走出去”项目及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海外首台机组建设运行,担当起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先行军。

  “中国核工业人将以‘强核强国、造福人类’为己任,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及‘强核报国、创新奉献’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不断汇聚起建设核工业强国的磅礴力量。”李清堂说。

  

  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模型。

  助力碳中和、碳达峰,打造清洁、健康“示范地”

  碳达峰、碳中和已然成为当下“热词”。目前,核电已从过去单纯提供零碳电力向零碳综合能源供应转型,成为了零碳清洁安全韧性智慧的综合能源系统。发力核电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的必然选择。

  中核集团日前发布的《202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20年,中核集团清洁能源总发电量达1658.29亿千瓦时。从实践来看,目前秦山核电站安全运行已累计发电64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6亿吨二氧化碳、植树造林404个西湖景区。秦山核电所处的海盐县,已连续5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嘉兴市首位。

  依靠多年科技攻关、自主研发,秦山核电基地还成功掌握医用钴-60生产技术,标志着我国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掌握了医用钴-60放射源生产技术,一举打破医用钴-60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迈向了“健康中国”的新征程。秦山核电基地的重水堆机组,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可生产钴-60的核电机组。作为我国唯一的钴-60生产地,秦山核电不仅实现钴-60自主化生产,并积极以核技术应用抗击疫情,2020年,中核集团利用钴-60完成了大批量一次性防护服的辐照灭菌工作。

  在企地融合方面,秦山核电正与海盐县推进合作,携手打造“零碳未来城”。秦山核电站董事长黄潜介绍,“零碳未来城”将建成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同位素生产基地、核工业大数据基地、核电人才培养基地,推动规模化发展,吸引绿色低碳先进制造业落户海盐,打造“零碳能源,绿色发展”的国家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现企地融合发展。

  在采访将要结束时,记者在秦山一期核反应堆正对面的山麓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秦山春晓”四个大字。“这是中国核电人记录历史的方式,秦山核电站就像一支报春曲,奏响了我国核电事业的春天。”黄潜说。

  夕阳西下,杭州湾畔,波光粼粼的海水静静拍打着岸堤,这座镌刻着国之光荣的核电沐浴在春日暖阳里;百尺竿头,砥砺奋进,前仆后继的核电人,正在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孔繁鑫 曾震宇)

网站地图